客户服务电话:020-62833333    固话拨打免费:8007166666
首页 > 目的地指南 > 中国旅游信息 > 新疆 > > 文章介绍
旅游产品限时抢购

巴里坤草原

更新日期:2018-08-21       来源:中航国旅官网

巴里坤草原

  巴里坤草原位于新疆东北部,海拔1650米,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历史悠久,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民俗风情浓郁,天山上常年积雪,白雪皑皑,天山下草原广袤,牛羊成群。巴里坤有八景,由清人李维城根据自然景观和人工建筑的特点命名,为“天山松雪”、“瀚海鳌城”、“尖山晓月”、“镜泉宿月”、“岳台留胜”、“臀稼堆云”、“黑沟藏春”、“龙宫烟柳”。
  巴里坤草原雪山晶莹,松林青翠,云雾缭绕,变幻莫测。人们称这种美丽景色为“天山松雪”。传说,远古时期黄帝开国后,唐尧、夏禹、周穆王西巡“西王母之国”的时候,在“瑶池欢宴”上赠赐一幅中原丝绣,西王母把丝绣化成了“天马”牧场。迄今巴里坤草原仍有“天马故乡”之称。
  距离巴里坤古城南约5公里处,有一座高约200米的小山,名为岳公台,背倚雪山,面对草原,山顶多奇峰怪石,山下泉涌瀑布。传说在此山操兵点将可以克敌制胜。清代雍正七年和九年,宁远大将军威信公岳钟琪曾两次远征准噶尔,途经巴里坤草原,就扎营此山操兵点将,果然两次凯旋,故得美传“岳台留胜”。传说巴里坤湖里深居着两只大海鳌,看到岳大将军无兵城而驻扎山寨,特地蜕甲成城池。岳大将军为了表达对海鳌的谢意,挥毫书匾:“瀚海鳌城”,悬挂于城门楼上。
  紧挨岳公台有个山谷,谷内风光秀丽,山峡迂回,道路蜿蜒,进入谷底则豁然开朗,悬崖绝壁,绿障珠帘,奇花异草,别有洞天,又因山谷盛产药材而香气盈沟,即使到了大雪纷飞的严冬,沟内依然丛草凝绿,繁花绣锦,云松遮天,春意盎然。传说黑沟住着一条黑龙,常年往返于龙宫,带来了东海春色。故曰“黑沟藏春”、“龙宫烟柳”。
  让人留连忘返的“尖山晓日”,又是一种奇特的自然景观。尖山子位于巴里坤湖南岸,凌晨,草原还沉睡在一片灰蒙蒙的晨雾之中,顶峰却已染上了鲜艳的红光。山巅巨石上,篆刻着“东君偏有意,光照尖山巅”的诗句,传说是唐玄奘师徒一行去西天取经,到此用手指抠写的真迹。
  位于巴里坤湖西面的“镜泉宿月”,一泓山泉水清澈如镜,水中映月灿若银盘。传说很早以前有个面貌丑陋的牧羊女,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坐在泉边,望着泉中的明月悲泣道:“月姑娘,你为什么这样漂亮,我为啥这样丑呢?”说话间,泉水突然飞溅在牧羊女的脸上,从此牧羊女就变得特别地美丽。后来,草原上出嫁的少女,都要选个皓月之夜,到泉水旁求月姑娘为自己美容。
  巴里坤县大河乡的唐城是哈密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处唐代古城遗址。这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著名的"大河"就发源于东边的地下泉水,因此极宜农耕,从这里到旧户就是古代所称之甘露川,可浇灌万顷良田,是屯垦戌边生产军粮的最好地方。直到近代这里一直是旱涝保收的"巴里坤粮仓", 有"屯稼堆云"的巴里坤八景之一。
门票:20元
交通:从哈密客运站乘班车可以到达。
线路:
1、东线:东黑沟—大马圈沟—马圈沟—松树塘—鸣沙山
2、西线:西城墙—努尔加米西家庭旅游接待站—烽燧(大墩、二墩)—兰州湾子—西黑沟—班超饮马泉—巴里坤湖
3、北线:大草原—二道河子—大河唐城—二渠水库—怪石山—南湾古墓群
4、中线:地藏寺、仙姑庙—孙彦龙家庭旅游接待站—古民宅—岳公台—汉、满两城—街心花园—文化广场
住宿:巴里坤宾馆是一家一星级宾馆,位于巴里坤县城繁华地段育才巷2号,电话:0902—6822213(总台)。幻想湖宾馆位于巴里坤县汉城东街286号,电话:0902—6822764(总台)。聚峰宾馆是哈密国税局下属的一座宾馆,位于巴里坤县新市路1号,电话:0902—6824988(总台)。鸿源宾馆位于巴里坤汉城东街3号,电话:0902—6821644。
主要景点:
兰州湾子古石屋遗址
  1983年,兰州湾子西700米处发现一座巨型鹅卵石垒砌而成的石屋结构遗址,当地人称其为"鄂博"。该遗址为青铜时代文化遗存,也是一处最有代表性的史前人类活动遗址,面积近200平方米,分隔为前后室。该遗址曾3次住人,后毁于火,出土有大型圈足铜、环首小刀、双耳鼓腹红陶罐、陶锉及马、羊、鹿的骨骼和炭化小麦粒等。同时出土的17具完整骨骸经鉴定具有明显蒙古人种特征,距今3285±75年,相当于中原地区的商朝末期。兰州湾子石屋遗址的发掘说明,早在3200年前,巴里坤已有大型草原石结构建筑,1990年被列为自治区级重点保护单位。2002年又发现了建筑遗址11组100余座,古墓葬200余座,岩画1000余幅。兰州湾子古遗址群原貌保存相对完整,在新疆古遗址群中不多见,已经着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西城墙
  西城墙位于巴里坤镇西部,是清雍正九年(1731年),由宁远大将军岳钟琪驻扎此地兴师平定准噶尔叛乱而建的"绿营兵城"。是自治区境内保存较为完整的城池之一。城为长方形,东西长1553.5米,南北宽788.7米。夯筑而成,夯层厚约11米。墙高6.8米,顶宽4米,底宽6米。上筑女儿墙,高0.5米,宽0.6米,并设有墙垛(射空)。该城仅西墙保存完好,其余三墙中部均有不同程度的损毁或残缺。城墙四角设有角楼,墙外设炮台或马面,均为半圆形。四墙段各置城门,城门外为半圆形瓮城。现仅存西城门及瓮城。
巴里坤汉满两城
  巴里坤古城由两个城垣毗连而成。西边的叫汉城,是因居民是汉族而得名。汉城建于清朝雍正9年(公元1731年)。为岳飞第二十一代孙、陕甘总督、宁远大将军岳钟琪军队所建造的"绿营兵城"。据说当年筑城时,岳钟琪的部队就驻扎在城南的山包上,因此这个山包得名"岳公台"。人在城里仰望岳公台,因天气晴阴而有所不同,有时高大雄伟,近在眼前,似伸手可触;有时遥远飘渺,因而成为八景之一的"岳台留胜"。关于汉城的修建还有一个美妙的传说,地处沼泽地带的北城墙,修筑时很不容易,修起便塌。岳钟琪正为这件事发愁,梦见先祖岳飞指点迷津,梦醒走出帐外,果然见有一匹白马拖长缰而行,于是就沿缰绳痕迹筑城墙,才得成功。巴里坤汉城,二百多年来一直在军事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直到新中国建立之后,天下太平,城墙才丧失军事作用。
  满城修建于清朝乾隆37年(1772年),驻扎满州旗兵,而得这个名称。上世纪未,随旗兵撤离,人走城空,房屋拆毁,城墙坍塌。城墙周长3公里,高6.6米,原来也有4个城门及四个角楼、炮台12座,垛口1161个,四门都筑有四座小瓮城。
班超饮马泉
  饮马泉位于巴里坤湖正南岸,海子沿乡的尖山子下,传说为东汉名将班超常饮战马之处。尖山子山势险峻而陡峭,主峰海拨1940.9米,因山峰尖如刀削、欲刺青天故叫尖山。在尖山面北向湖的绝壁石隙中,有两股泉水泻下,犹如两行眼泪,所以又叫泪泉。这里紧挨巴里坤—木垒公路南侧,交通十分便利。泪泉旁有一石洞,洞中石壁上用水泼后便显出"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大字,似毛笔正楷行书,但仔细一看不是墨迹而像黑色小石子,这是个奇怪的不解之迷。世居巴里坤湖畔的农牧民说,常饮泪泉水,可明目健身。泉水是一种深层地下的承压水,经长距离潜流后在下游隔水层中断的特殊地层排泄涌出,它的补给水源来自天山腰部林区。如今,在泉边利用此泉生产的"蒲仙"矿泉水已名扬区内外,据化验,矿泉水中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多种微量元素,特别是锶,是全国少数含锶多的开然矿泉水(锶含量是崂山的2倍而且终年恒低温),但因交通、营销和广告宣传等因素,致使这纯天然保健饮料未能走向全国。
西黑沟
  距县城西南8公里处有一个山沟叫西黑沟。黑沟山高、沟长,植被茂盛,暖季一片葱笼墨绿,即使冬季大雪封盖,但松柏长青,依然苍翠,与墨色有不解之缘,所以称"黑沟"。黑沟的雪山终年晶莹闪耀,冰川纯白无瑕。黑沟森林茂盛,连地皮也为穿地柏所覆盖,更有无处不在的奇花异草。黑沟溪水长流,攀山下跌奔腾喧啸,西黑沟水电站就在此。纵是严冬飞雪,山谷里依然是松色不凋,万绿长存,蕴藏着一片春意,这就是巴里坤八景之一的"黑沟藏春"。民国7年(1918年)镇西统领(军政首长)多凌在山口一块大卧牛石面上镌刻布告保护自然:"蒲海瑶岛,山高水长。西河松景,泉源保障。鹿乃仁兽,不可残伤。"碑石对保护西黑沟的森林、草原、水源及野生动物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这是新疆第一,全国当时也不多见的保护生态环境义碑文,其环境观念实属难能可贵。
巴里坤湖
  巴里坤湖即蒲类海,民间称为西海子,是咸水湖泊。据地质研究表明,巴里坤盆地原来是个湖泊,因干旱水量减少,逐渐退缩成现在的小湖泊。巴里坤湖东畔是美丽而辽阔的草原,当地人叫西草湖,是全县主要割草地。每到夏季,西草湖接受大河溪水的灌溉,草茂花繁。初秋,农牧民下西湖割草,车水马龙,帐蓬密布,景象十分可观。巴里坤湖南畔,有两座比肩相连的红色小山拨地而立,因山峰峭立象剑锋,所以获名尖山。民间传说,巴里坤气侯之所以严寒,是因为巴里坤湖内冷龙盘踞。神仙为驱赶冷龙,派尖山去镇压西海子,但尖山正在行进途中,被取水的姑嫂二人发现,道破天机,便只好僵立湖畔,留下千载憾恨。巴里坤盛产芒硝和食盐,改革开放以来,芒硝开发规模加大,现已成为自治区的化工开发区。
古民宅
  巴里坤古民宅最早的具有200多年的历史,已有13代人居住过,最晚的也有上百年的历史,已有5代人居住过,完整和较完整的有五家,门楼9座,门楼除兰州湾子有一家外,其余均在汉城内。巴里坤古民宅是清代康熙至乾隆古丝绸之路新北道鼎盛时期开始修建,嘉庆—民国末年之间陆续形成的古民宅群落,与新疆"庙宇冠全疆"的巴里坤是同一时期的文化遗存,是中华汉文化建筑艺术在西域的集中体现。巴里坤古民宅中最具典型的为榆树巷5号王家院。该宅院主人的祖先是山西省平窑县人,当年随岳钟琪来疆戌边,为七品官员,后升至四品。当时巴里坤因满族与蒙古族居多且相互间有予盾,岳钟琪平定边疆后,就将部分官兵留下,融入其中,以确保巴里坤的安定,这样才有了这所老房子。2002年被自治县人民政府批准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怪石山景区
  怪石山距县城60公里,位于巴里坤湖西北7公里外小夹山的最东端。怪石山有"八怪":"石洞蜂窝崖,佛祖观海山,岩缝神泉水,月映镜儿泉,古道新绥路,圆形古营盘,石棺王爷坟,山顶高平原。"怪石山最怪的就是满山的小石窟,形态各异,窟壁圆滑,小洞直径1米左右,大洞被可坐十几人。每当下暴雨时水从山顶流下,这里便成了无数个小水帘洞!这种蜂窝式的石洞在哈密石城子水库、沁城白山等处山崖上到处都可见到,但规模之大、类型之多及形态之妙者肯定是怪石山了。怪石山下有一眼泉水,是著名的巴里坤八景之一——"镜泉宿月"的上镜儿泉所在。此泉实为一水井,水量大,水质好,而化工厂附近的下镜儿泉水质较差。怪石山下的圆形古营盘和山顶上的石棺王爷坟说明了怪石山具有悠久的历史。怪石山的蜂窝式石洞是外力作用中风力的杰作,这里正好处在巴里坤盆地风力最大的风口区,而西北风(强大)和东北风(山地东北端转来之风)相遇造成旋转风是形成石窝的关键。
烽燧
  巴里坤有29座烽燧。从汉城向东,每10里一墩,渐远为20里一墩,一路沿伊吾河谷至甘肃境内,一路折南入哈密。从巴里坤县城向西,一路折向西南至七角井,另一路折向西北至木垒。三塘湖乡通伊吾或蒙古人民共和国的沿途亦有烽燧遗存。这些烽燧除唐代外,其余为清代所建。因其地理环境、气侯特点不同,在构筑方式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干旱、炎热、多风的哈密市,烽燧多为土坯垒砌;而较为湿润,呈草原景观的巴里坤盆地,烽燧多夯土筑造;处于山巅或崎岖山道附近的则多以块石先砌基座,基底上再用土坯垒砌或以块石修筑。在营造烽燧时,往往还夹有一些木棍、苇草等物。烽燧平面基本为方形,少数呈八角形。烽燧用以传递军情。若有敌情,白天燃烟,夜间点火。若有百余犯敌,白天举一烟(若在夜间便放一火);犯敌若在千余,白天举三烟(夜间放三火);犯敌若在五千以上,白天举四烟(夜间放四火)。这样,三四百里外的敌情很快就会传递到各衙属。
大河唐城
  位于巴里坤大河乡东头渠村东部,距县城15.5公里,是哈密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处唐代古城遗址,所以叫大河唐城或大河古城。1957年被列为新疆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7月又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著名的"大河"就发源于唐城东边的地下泉水,因此这里极宜农耕,从这里到旧户就是古代所称之甘露川,可浇灌万顷良田,是屯垦戌边生产军粮的最好地方。直到近代这里一直是旱涝保收的"巴里坤粮仓", "屯稼堆云"的巴里坤八景之一就是描写这里的丰收景象。唐城东约2公里处是二渠水库,水面辽阔,夏日里碧波淼淼,这里建有垂钓区,还可以下水游泳领略高原冷水的刺激。
鸣沙山
  位于哈密市区以北70多公里的口门子柳条河沿处。相对高度35至115米,南北长约5公里,塔水河和柳条河绕沙山两侧蜿蜒流过。立于天山庙上,可鸟蓝瞰其全貌。山麓有泉,四周草茂,有河从山前绕过,每当风起可听到沙鸣,胜似牧笛悠扬。哈密鸣沙山沙鸣声之大,冠盖全国三大沙鸣(甘肃敦煌鸣沙山、宁夏中卫县沙坡头和内蒙古包头响沙湾)。当地民间有一个传说:唐朝女将樊梨花带兵征西时,有一营女兵与敌人遭遇,战斗激烈,因众寡悬殊,全部阵亡,樊梨花率师赶到,大败敌兵,将女兵尸体全部葬在沙山上,阴魂不屈,常常从沙山底传出撕杀呐喊声。人们根据这一传说,给这一景点取名“沙山藏营”。考古工作者从沙底发掘出古代兵器、马鞍、尸骨等。据说,这里是古代兵戎相见之地,曾有一将率壮士五百,与匈奴血战,全军战死于此。 
门票:10元
相关旅游攻略

 

 

中航国旅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2004-至今   荣获《广州市诚信旅行社》称号   网站备案:粤ICP05015386号
本站参考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本公司联系,我们将马上删除!   企业常年法律顾问:广东连越律师事务所